第八章方圆有度,交际有术(2)
孔夫子比较欣赏像他一样(当然不是自恋),少说多做、埋头苦干的人。他提倡“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用通俗的话说叫“祸从口出”,没那么严重的话,起码也是“言多必失”。所以,做事一定要积极,说话一定要谨慎。
一次,孔夫子的学生子张想到社会上担任点职务,就是去考公务员、去当官,他来请教老师应该怎么做。孔子告诉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就是说干什么都别忘了带着自己的耳朵,要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就先放一放。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我们常说一个人身体力行,那叫直接经验;而听听别人的经验教训,包括他经历的坎坷,走过的弯路,那是间接经验。你多听点间接经验,也有好处,这是“闻慧”——听来、看来的智慧。
然后当你阅历丰富,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做事仍然要谨慎,这样就会少去很多怨尤。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要像站在深渊旁边一样谨慎行事,要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小心翼翼,唯恐做错了什么。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寡悔”,让自己少一点后悔。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人一旦知道做错的时候,一切皆成定局,无法挽回。一个人如果在说话时少了指责、抱怨,在行为中少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经验,这个人出去做官、做事,就能成功了。这些话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也很有借鉴意义。
接下来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做人应该谨言慎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对于不怎么会说话的人——天生的嘴笨,是不是最好少开口呢?
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干什么都不能太“僵硬”了,要活泛一点。如果有人一直在那沉默着,那他不是傻子,就是天才;但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认同他是前者的,因为傻子常见,而天才不常见。
孔子说,当我们遇到什么大事、意外之事的时候,千万不要乱说话,说就要说到点子上——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当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这一年,由于经营、监管不善,鲁国的财政赤字相当严重,就跟现在经济危机当中的美国差不多。这时鲁国有一个人出任长府,这个“长府”相近于现代的财经首长,不过不能完全和现在比。现在财政、经济是分开的,会计也是独立的;过去所谓长府就是管钱的,包括了财政、经济,国税局乃至于审计部,这些业务都是他说了算。这位新上任的长府大人想: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得来个财政改革以扭转经济颓势。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听说了这件事,他说: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我看还是不要轻易变动的好,在具体实行的时候,根据事实灵活变通一下就行了。如果变更制度,影响比较大,整个社会又要经过一番波动,才能适合新制度,不如用旧制度。
闵子骞当时说话的态度,很谦虚、很有礼貌。因为他是一位社会人士,当时并没有出来做官,所以他只是分析道理:天下的事只有渐变,没有突变,突变要出毛病的。就像前些日子朝鲜的货币改革,就弄出了不少乱子。
后来闵子骞的话传到老师孔子那里,于是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认为闵子骞“訚訚如也”,平常老老实实,不大说话的,但是这次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大众的利益,他说话了,而且说得很有意义,很对!他一说话,就把握住了重点,这是赞赏闵子骞。
因此,遇到大事的时候,不要乱说,要说就要“言必有中”,像射箭打靶一样,一箭出去就中红心。要说到点儿上去,不能满嘴的车轱辘话在那里乱转。
3.身心灵合一:倾听的艺术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对于没有用心倾听的人来说,再美的语言也毫无魅力。
倾听是一门艺术,最成功的人通常也是最佳的倾听者。智慧地倾听犹如演奏竖琴:既需要拨弄琴弦奏出音乐,也需要用手按住琴弦不让其出声,并且随着旋律的进行,要随时调整琴弦的按拨频率。
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人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听到孩子的这句话,现场的观众顿时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却没有笑,他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孩子的悲悯之情使林克莱特觉得他还有更深的意思没有表达,于是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纯洁而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我还要回来……”
当听到别人说话时,我们真的听懂了他的意思吗?特别是天真的童言童语,我们能听懂吗?如果我们不懂,最好是让别人把话说完,这就是倾听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并且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面。
“倾听”,不仅要用耳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倾听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向对方表达尊重、友善和理解,全神贯注、耐心细致地听取对方的心声,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始终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谈话是重要的。
认识倾听行为,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倾听者。按照影响倾听效率的行为特征,倾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个人从第一层次成为第四层次倾听者的过程,就是其倾听能力、交流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下面是对倾听四个层次的描述:
第一层次——心不在焉地听
倾听者心不在焉,几乎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心里考虑着其它毫无关联的事,或内心只是一味地想着辩驳。这种倾听者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听方式。
第二层次——被动消极地听
倾听者被动地听所说的字词和内容,常常错过了讲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常常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失去真正交流的机会。另外,倾听者经常通过点头示意来表示正在倾听,讲话者会误以为所说的话被完全听懂了。
第三层次——主动积极地听
倾听者主动积极地听对方所说的话,能够专心地注意对方,能够聆听对方的话语内容。这种层次的倾听,常常能够激发对方的活力,但是很难引起对方的共鸣。
第四层次——同理心地听
同理心积极主动地倾听,这不是一般的“听”,而是用心去“听”,这是一个优秀倾听者的典型特征。这种倾听者在讲话者的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契机。
这种倾听者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看待事物,总结已经传递的信息,质疑或是权衡所听到的话,有意识地注意非语言线索,询问而不是辩解、质疑讲话者。
他们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积极主动地倾听。这种有感情注入的倾听方式,在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只能做到第一层次的倾听,百分之三十的人能够做到第二层次的倾听,百分之十五的人能够做到第三层次的倾听,达到第四层次水平上的倾听仅仅只有至多百分之五的人能做到。
实际上,有效地倾听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些倾听的技巧。
1.要表示出诚意
倾听别人谈话总是会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不能倾听,那么你应该直接提出来(当然是很客气的)。这比你勉强去听或装着去听,而必然会表现出来的开小差而给人的感觉要好得多。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这对我们自己、对他人都是有好处的。
2.要有耐心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别人的谈话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与心情有关的,因而一般可能会比较零散或混乱,观点不是那么突出或逻辑性不太强,要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自然就能听懂全部的意思了。否则,容易自以为是地去理解,去提出意见。
二是别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有可能是你无法接受的,是有伤你的某些感情的,你可以不同意,但应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情绪。一定要耐心把话听完,才能达到倾听的目的。
3.要避免不良习惯
倾听对方说话,就是在告诉对方:你对我很重要,你说的话对我也很重要。你的专心可以提高说话者的自尊、自信。因此,当对方开始说话时,不要分心去猜想他的下一步要说什么;更不要想着如何找出他话中的弱点,以便反击回去;也不要插嘴,除非确定说话者已经说完。
开小差,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或借机把谈话主题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一心二用,任意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做出评论和表态等行为,都是很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这比不听别人谈话产生的效果更加恶劣,一定要避免。
4.以积极的身体动作来鼓舞说话者
谈话者往往都希望自己的经历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我们可以在谈话中利用一些身体语言,表示出你倾听的兴趣,你可以这样做:
专心地看着说话者的眼睛,表现你的专注,但是不要瞪他。
倾身靠近说话者,找出最合适的距离,让对方觉得自在。
随着谈话的内容,自然地微笑、点头、皱眉等。
但我们应该避免这样的动作:手臂紧紧地交叉在胸前、眼睛飘来飘去地东张西望、低着头看地上或抬头看天花板,这些动作都表示你很不耐烦,希望他赶紧闭嘴,或是对说话者有防御。
5.避免受偏见影响,保持开放的心灵
我们往往被自我和所束缚,感受不到真实的世界,也从未与他人真正沟通过。比如你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不假思索就接受他所说的一切;反过来说,你不喜欢说话的人,你的反应也同样会不客观。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