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央北方局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回陕及陕北特委南洼村会议

六、中央北方局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回陕及陕北特委南洼村会议

1933年11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奉上海临时中央局指示,派谢子长为军事特派员,回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年底回到陕北,在清涧县袁家沟和陕北地方党组织领导张承忠、白如冰接上关系。了解了党和游击队的基本情况,后由白雪山、张承忠、贺牛、崔正冉、王聚德护送回安定家乡。12月11日在北平又召开了在平的陕北党团特委委员联席会议,肯定了特委的工作成绩,同时批评陕北党内存在“右倾机会主义”,“富农路线”,对游击战争“消极怠工”等问题。同时宣布了陕北特委的组成人员:书记崔田夫、组织部长郭洪涛、宣传部长马明方、委员张达志、高长久。少共陕北特委书记马文瑞、组织部长崔田民、宣传部长李铁轮、委员刘光先。此次会议埋下了陕北党内“左”倾错误的根苗。

1934年1月在佳县南洼村召开了党团特委联席会议。郭洪涛传达了北方代表的指示,对富农路线等批评,多数人不同意。对今后的工作取得了一致。决定迅速恢复一、二支队,整顿加强三支队,新建绥米佳吴边游击队。

谢子长在安定和团特委崔田民,县委的谢德惠、薛兰成及一支队的谢绍安、刘明山等积极准备,期间谢子长曾写信给刘志丹,派人去联系,刘当即复信,并送来银洋200元,以解急需。于1934年3月8日在杨家圪嶗,谢子长正式宣布恢复一支队。支队长李盛堂,谢绍安副,政委刘志清。一支队在谢子长的直接指挥下打了几次胜仗。6月,陕甘边二路游击队一部在刘约三带领下向陕北游击,配合一支队在窑峁子一举歼敌一个营部又一个排,活捉营长张建南。一支队扩大到

人枪近百,特委又任命贺晋年为政委。

四支队成立 南洼村会议后,郭洪涛、高长久、李铁轮前往绥米佳吴边创建新游击队,首先收编了吴堡一股烟商武装,十余人,授予抗日义勇军番号,并调薛俊山为队长,马佩勋任政委,在绥德东区打了狮子楞一家地主,旧历年三十晚,在党员刘子义等同志配合下,一枪未发,将饮酒的民团全部俘获,缴枪六支。又包围了团总住宅,打死团总张东皎,就此解决了佳县木头峪民团。随后转移到吴堡县樊家圪坨,在这里,高长久代表特委宣布正式成立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支队长薛俊山,政委马佩勋。3月上旬,佳县敌人报复,屠杀木头峪的党员和群众,四支队二打木头峪。杀了3个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时四支队已发展到四五十人,神木县委书记张承忠介绍他三弟张承礼加入了四支队,还曾南下清涧,支援二支队攻打店子沟李成善民团。

五支队成立 在绥清中心区委(崔田夫、张承忠、崔田民、崔正冉)的直接领导下,绥德南区王家沟、铁茄坪地区的党组织长期积极筹划拉武装,先后搞到九支枪。1933年秋组织起一支秘密武装,1934年3月8日,在绥德南区蒲家圪嶗(后转到苏家圪坨),经陕北特委和绥清中心区委决定同意后,由郭洪涛代表特委宣布:正式成立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五支队,队长崔正冉、政委马万里、副队长王海山,全队计有15人。

此后,为了加强党的领导,特委将原绥清县委分为绥德、清涧两个县委,同时新建佳县、米东和吴堡三个县委。到1934年春夏,游击战争已在陕北11个县境扩展开来,游击队杀贪官,镇压地头蛇,打击地主民团,打击税役差丁,打土豪,给群众分财粮,分牛

羊,获得了广大农民对革命的极大拥护。

1934年4月4日,陕北特委在佳县神堂沟召开了党团特委联席会议,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斗争”的总方针,决定成立游击队总指挥部,为创造正规红军一个师而奋斗。尽快将各区连成一片。

5月2日,游击区、游击队代表会议在佳县王家畔召开,会议确定了当前的斗争任务是:武装突击公开村庄,彻底摧毁敌人的基层统治,会议决定将特委机关迁至清涧红色区域。

六支队成立 1934年6月间,工农红军陕北第六支队成立,队长樊德文,政委王效曾,二十余人,十余支枪,活动在佳南、米东和吴堡地区。

1934年7月8日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杨道峁正式成立,总指挥谢子长,政委郭洪涛,参谋长贺晋年。一支队队长谢绍安,二支队队长白雪山,政委马万里,五支队队长崔正冉,政委王子文。全队三百人左右。7月17日谢子长带这三个支队及薛兰斌的赤卫大队(四五百人)一举袭占安定县城,歼敌民团数十人。这是陕北红军首次攻占县城,影响极大。

阎洼子会议 7月17日谢子长率三个支队和二百余名赤卫军南下,7月23日在南梁阎洼子与红四十二师会合,7月25日召开了陕甘边、陕北军政联席会议。参会的领导同志有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龚逢春、高岗、郭洪涛、贺晋年。谢子长传达了中央局及北方代表的两封信。信贯彻的是王明的“左”倾路线,除郭洪涛支持外其他人未予接受。会议作出了几项积极的实际的决议。谢子长兼任四十二师政委,贺晋年接任陕北游击队总指挥。会后谢子长率四十二师三团及陕北游击队,于8月15日回到安定西区。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