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神州飘摇第五十五章卧塌碾转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五十五章卧塌碾转兮难眠
其实不仅是陈玉成,远在前线的石达开与李秀成也看出了眼前的严峻。作为太平天国最有军事才华的将帅,面对如此局势究竟何去何从,各人心里自有一本帐。
几乎是同时,石达开与李秀成上书天京,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并提出了大转移的方针,以集中兵力击破包围圈,然后再用空间换时间,打破朝廷企图步步蚕食,一举围剿太平天国的计划。
可惜的是,洪秀全连洪仁玕的话都听不进去,哪里还会听得进他们两个的建议?当接到天京传回来来的旨意后,石达开与李秀成一起对书长叹,一展莫愁。
有和珅、奕訢等人坐镇中枢,整个朝廷的战争潜力完全给调动了起来。加上此次围剿太平天国的主力是湘、淮、新三军,此三军从根本上说几乎都是和珅的嫡系,相互间虽有争功之嫌,可在整个战术安排上却井井有条,进展顺利。
先是湘军,湘军在三军中的实力最大,人数也是最多的。湘军主力从太平天国西侧正面攻入,与石达开的部队进行接战,以攻城占地为,逐一收复失地。同时,湘军的另一部,即曾国荃的吉字营从两广而上,由西南侧突出,一举拦腰截断太平天国的占领区之间联系,汇合湘军主力,直逼南京。
其次是淮军,李鸿章的淮军自两江出,也分成两路,一路配合湘军作战。在曾国荃大军切断太平天国占领区后,完成各乡镇的收复工作,另一路沿江北上,以洋枪洋炮为倚仗,牵制石达开守城各部,稳扎稳打。
最后就是左宗棠地新军了,经过中英大战后的新军损失颇大。虽然和珅想尽办法对新军兵员进行补充,可以新军的特殊性。短时间内这些未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暂时还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正因为这样,新军在这次战术中没有承担主攻的任务,而是配合湘、淮两军,把李秀成的部队死死拖住,再利用战场给新军新兵练兵机会,轮换上阵。
开战仅仅三个多月,太平天国在安徽地占领区就全部失守。浙江的占领区被分割成几小片,在淮军地攻击下,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另外,湖北、江西、江苏三地,也在湘、淮两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兵力分散的太平军只能依靠城墙防御勉强维持守势,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一一落入朝廷手中。
从这一切来看,太平天国的剿灭为时不远了。没有了英国人暗中支持,日落西山的太平军根本就不是强大的三军对手,等打通道路后,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就在三军地掌握之中。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随着前方战事的顺利,和珅的心情也一日好过一日。在军机处处理完政务后,和珅独自前往乾清宫西南的南书房,刚迈上台阶,就听到小皇帝朗朗的读书声从里面传来。
推门进去,只见倭仁端坐着,小皇帝正站在他面前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论语。为政篇,倭老夫子面带笑容,双目微闭,一手抚须。看样子甚是满意。
和珅见他们一个背的专注。另一个听的入神,连忙摆手制止了正要提醒小皇帝的太监。让他先退去,然后悄悄走到一旁,带着微笑观看这一老一小。
没一回儿,小皇帝就把为政篇背完了,虽说字句背诵中略显得有些生涩,可通篇下来,却没有一字背错,看来他地确下了不少功夫。
“为政篇有二十四章,先贤曰,为政以德,教化世人,当孝、悌为上。皇上背的不错,但更要理解其中深意,还得平日细细琢磨,日日三省才是。”
“学生明白。”小皇帝虽年幼,却聪明机灵,听到倭仁夸奖自己,有些欣喜地点点脑袋。
“皇上好用功!”和珅此时开口说道,笑着向他们走去。
听到声音,小皇帝与倭仁向和珅望来,见到是他,小皇帝连忙向和珅喊了声老师,恭恭敬敬地以师礼相见。而倭仁也是满面笑容,把手中拿着的论语放到一边,站起身来向他拱手行礼。
和珅是太傅,虽在朝堂之上依旧要对皇帝行跪拜大礼,在这却是皇帝的老师,受皇帝一礼也是应当的。至于倭仁,由于新皇登基,两宫垂帘,对太平天国又在战事中,朝中事务异常繁忙,和珅一人平日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时时教导小皇帝,为了不耽误小皇帝地学业,他特意与两宫太后商议后,又为小皇帝选了一名老师,而这个老师就是被称为理学宗师的倭大学士了。
倭仁的理学造诣很高,当小皇帝的老师绰绰有余,何况和珅只安排他教皇帝平日圣人之书,至于其他方面并不让他过多插手,也是怕皇帝这些东西学多了,避免变得和以前的倭仁一般。虽然和珅政务繁忙,不能日日来此,但每隔几日还是尽量抽出空来,关心一下皇帝的学业。
见和珅来了,倭仁与他客套几句后,也知趣地告辞离开,等书房内只剩和珅与小皇帝两人时,和珅这才笑眯眯地问道:“皇上,这些日子学了些什么?”
“倭老师教了学生论语还有大学。”
“不错。”和珅点点头,论语和大学各为四书其二,朱熹更是把它们奉为儒家经典,倭仁作为理学宗师,以此两本书入手,也无什么不妥。
不过,这些书里都是强调以德为证,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如在天下太平之时。或可有用,但如今世界弱肉强食,这种思想却有些格格不入了。
但是,为君者不明明德,不知礼,也做不成一个好皇帝,这也是和珅主动提议倭仁担任小皇帝老师的一个原因。倭仁虽有不少缺点。但这人地儒家风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而且理学中的明明德、亲民地纲领更是国家统治地基础。和珅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赞扬了小皇帝几句。
“老师,您今日是否还给朕讲故事?”听到和珅赞扬,小皇帝既高兴又兴奋,同时目光中还露出了期盼地神情,拉着他地衣袖急问道。
“皇上想听什么故事?”和珅笑着问道。
小皇帝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道:“上次老师说到西洋国。能否再讲些与朕听呢?”
“当然可以!”和珅点点头,先请小皇帝坐好,随后这才说起了故事。
和珅教皇帝的方式并不像倭仁一般,尤其是皇帝年幼,让他死记硬背并不是最恰当地方式。倒不如以故事提起皇帝的兴趣,用此潜移默化,间接影响皇帝的成长与判断力。
皇帝还未长大成*人,在这个年纪正是塑造的好时机。咸丰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他的儿子却是个不错的学生。和珅用这种特殊地教学方式,很快就引起了小皇帝的兴趣,而且由于和珅平日里又不像倭仁那么死板,故事说的生动有趣,小皇帝对这两个老师的态度,明显是对和珅更亲热些。
和珅早年游历西洋各国。加上这些年中一直和洋人打交道,而且手下又有辜鸿铭这类奇才在,可以说在中国除了他没有任何人更清楚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异之处,和相互间的不同了。
向小皇帝说了些当年自己在美国的见闻,还有欧洲大6的情况后,小皇帝听地是津津有味。尤其是当和珅比划着讲述西方国家横贯四方的铁路和强大工业时,小皇帝更是饶有兴趣地问个不停,并追问中国是否也有这些东西,还想找时间去亲自见一见。
“在上海已有制造局在,制造局现在的规模虽不如西洋大国。但在亚洲也是屈一指了。等安庆的兵厂完成后。规模就会再大一番。至于铁路嘛,这个我国暂时还未有建。也许过些日子朝廷会考虑建上一条。”
“为什么没有?”小皇帝奇怪地问道,接着又说了一句:“既然西洋各国有,那么我天朝上国也应该有,朕是皇帝,可以下圣旨。老师,要不我去求两位皇额娘用印,给你一道旨意,把这铁路尽快建起来如何?”
“呵呵,皇上好意奴才心领了。”见小皇帝如此天真,和珅忍不住笑道:“可是,即使皇上下旨,这铁路也暂时无法修建啊。”
“这是为什么?”小皇帝不解地问道。
和珅叹了口气:“还不是长毛!长毛未灭,南北未通,这铁路就是想建也不可为。等将来灭掉长毛,平定天下后,不用皇上下旨,奴才也会上书两宫,恳请修建铁路。”
“好可恶的长毛!”小皇帝听和珅如此一说,失望中又有些气愤的捏紧小拳头,认真地说道:“老师,朕如今还年幼,不过等朕长大了,一定要御驾亲征,把这些乱贼全部剿灭!”
“好好好!皇上有如此雄心壮志,实乃天下之福啊!”和珅大笑赞道,接着向小皇帝眨眨眼,又摇头叹道:“可惜皇上恐怕是等不到御驾亲征地那时候了。”
“这又是为何?”小皇帝愣了一愣。
“不等皇上长大,这长长毛就要灭了。到时候天下太平,哪里还需要皇上御驾亲征呢?”
小皇帝顿时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也笑了起来。
“老师,学生有一事不明,不知老师能否向朕解说一番呢?”小皇帝笑后又想了想,歪歪脑袋犹豫地问道。
“皇上有何不明请直言,只要奴才知道的,当然为皇上仔细解说。”
小皇帝这才问道:“我朝一直称为天朝上国,幅员辽阔,子民亿兆。应有尽有。但为什么西洋各国有那么多我们没有的东西?而且朕还听说,当年先皇在承德驾崩,更是因为西洋人攻入我朝所至,如此奇耻大辱,为什么不兵西洋,以报血仇呢?”
和珅脸上地笑容渐渐淡去,神情严峻地问道:“皇上。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
“没有人告诉朕呀,是朕听了老师那些故事后自己琢磨的。”小皇帝天真地答道。
和珅先向书房四周看了看。确认这除了他们两人没有外人时,这才正色说道:“皇上,此话以后千万不要在第三人面前提起,知道么?”
“知道了,老师。”小皇帝出于对和珅的信任,毫不迟疑的点点头,同时又有些疑惑地问道:“不过老师。为什么不能说呢?”
“哎。”和珅叹道:“皇上,你还年幼,这些事并不是你如今能理解的。皇上说的没错,我国千年来一直被称为天朝上国,万国来朝,富有四海,但在百年前,西洋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一跃走到了我们前面,而我朝安于现状,朝中上下把那些东西称之为奇技yin巧,不屑一顾,这正也是我朝渐渐衰弱地原因。另外,鸦片流毒无穷。祸害我朝亿万子民,使我国力大损,多年禁海之策又使我无半帆海军,沿海各城如同不设防一般,任由西洋人来去自如,如此一来,能不败与西洋各国手中?另外先皇驾崩虽与西洋入侵有联系,但其中另有隐秘,等皇上长大亲政之后,两宫太后自然会对皇上细言。”
和珅地这席话。小皇帝是听地半知半解。想了好一会儿,这才点头答应。
“好了。刚才说的事先在放一边,等将来有时间奴才再与皇上细说。不过,皇上可别忘记刚才的承诺,对此事一定要守口如瓶,千万不能再说与第三人知晓,要不然,奴才可就。”和珅苦笑着,虽然他没把话说下去,但从语气中听得出这结果会是什么样。
“请老师放心,朕一定不会说的。”小皇帝一向比较眷恋和珅,见和珅说的如此严重,连忙信誓旦旦保证道,说完后怕他不放心,又加了一句:“就算是在皇额娘那边,朕也绝对不会说!”
听到这个保证,和珅终于放下了心头一快大石。他别的不怕,就怕小皇帝年纪太小,口无遮掩,在其它场合中说出不应该说地话。刚才那些话要是放到朝堂上去,定会引出悍然大*。不过,同时和珅又暗暗感到欣慰,小皇帝在这种年龄居然能独自思考,从而想到这些问题,足以表明他聪慧而好学,在他的身上,和珅仿佛看到了一代圣主的影子,假如将来等皇帝心智大开,长大成*人,亲政天下后,这个国家很可能在他手里重新焕出新的生命。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接下来他们谁都没再提起它。和珅继续说着其它故事,而小皇帝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听着,并听到有趣的地方提些问题,而和珅也耐着性子细细解释,尽量满足小皇帝的好奇心。
两人在南书房里这么一呆就是大半天,聊的兴起连时间都差不多忘了,直到两宫太后一直见小皇帝还未下学,不放心之下亲自前来一看时,这才结束了今日的课程。
“奴才叩见两宫皇太后。”
“皇儿给两位皇额娘请安。”
见两宫太后进来,和珅连忙停下了话,站起身来给两宫请安,而小皇帝也用他稚嫩地嗓音,跪下给两宫请安。
“皇帝起来吧,于中堂也快快请起!”
慈安太后微笑着看着皇帝,等皇帝站起身后向他招招手,一向由慈安抚养长大的小皇帝也高兴地向她跑了过去,亲昵的扑在她的怀中。
“皇帝,今个读了一整日的书,觉得累了吧?”慈安爱怜地看着小皇帝,关切的问道。
“老师书教地好,朕听的入神,到也没觉得累。”小皇帝嘻嘻笑着答道。
慈安听小皇帝如此说,扭头向身边的慈禧看了一眼,两人同时也笑了起来。
“于中堂果然不愧是两代帝师,皇帝的学业可多亏于中堂了。”
和珅连忙道:“奴才是尽职责本分。皇上聪慧好学,奴才所做地只不过是在旁指点而已,哪里有半点功劳。”
慈禧看了看身边的儿子,又见和珅如此谦虚,大为感到满意。由于此时已到用膳的时候,小皇帝刚才听的入迷,一时间到不觉得肚子饿。现在一停了下来,嚷嚷着就想吃东西。慈安太后一向视小皇帝如同己出。对他比皇帝的生母慈禧还要宠上几分,连忙让宫女、太监们去为小皇帝准备膳食,随后向慈禧、和珅说了几句话,就先行带着小皇帝离开了。
等小皇帝和慈安太后走后,慈禧走前几步,坐到了和珅刚才给皇帝授课的位置坐下,随后抬头面带微笑。向和珅望来。
“太后,奴才今日授课已毕,军机处与总理衙门尚有些事需要处理,容奴才先行告退。”和珅打着马蹄袖,就准备告辞离开。
“于中堂,不如再留一会儿,哀家还有些事要问你。”
“太后有何事要问奴才?”
“于中堂先请坐。”慈禧笑盈盈地往边上一指,已经升为总管太监地安德海连忙搬来一把椅子。放到一旁。
和珅谢过后坐下,等待慈禧问话。
可没想到,慈禧先是与他东拉西扯了一大堆琐事,从他妻子蓉儿与爱子地家产谈起,说了半天又转到小皇帝近来的学业,足足讲了半个时辰都没点到重点。和珅烦闷之下也不敢直问。只是就着她地话头恭恭敬敬地回话,不敢有丝毫大意。
“于中堂,前方战事现在如何?以你估计长毛何日可灭?”好不容易,慈禧总算说到了国家大事上。
“回太后的话,军机处今日刚有军报送来,长毛已坐困死地,各军逐步完成合围,如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下月就能把长毛主力团团困住,随后直攻南京。”
慈禧脸上一喜。又问道:“那么南京得用多少时日拿下?贼洪逆还在南京么?”
“南京城高墙厚。又是长毛多年经营之地,拿下南京恐怕不是一日两日能为的。不过请太后放心。南京易手是早晚的事,以如今局面看,或许用不了半年时间就能把长毛剿灭。至于洪秀全,听说他依旧在南京未走,只等城破之后,奴才定会让他枭,以示天下!”
“阿弥陀佛,有于中堂这些话,哀家总算放心了。”慈禧口称一声佛号,双手合十,笑了起来。
“于中堂,听说此次曾国藩的湘军出力最甚,是真的么?”
和珅点头道:“太后说地没错,湘军各部已为主力,石达开在大军压迫下,只能步步防守,可依旧不敌湘军猛烈攻击。”
慈禧点点头,接着好奇地追问了一句:“曾国藩的湘军一共有多少人?怎么这么厉害?”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和珅心头忍不住一跳,他不经意地瞧了慈禧一眼,从她的表情中并没有看出什么,但总觉得她问这话不会像表面这么简单。
“湘军如今有四十万大军,另有五万左右的长江水师。不过水师已被奴才抽调各处,暂时脱离了湘军编制中。”想了想,和珅并没有隐瞒,直接回答道。
“四十万?好厉害!”慈禧啧啧叹道:“这曾国藩还真是奇才,当年一个侍郎领兵,屡战屡败之下非但没全局覆没,反而越打越大。要不是他湘军有这么多人,此次围剿长毛恐怕没有这么容易吧?你说呢于中堂?”
和珅笑道:“太后说的是,新军、淮军经英人一战后都有不小损失,唯独湘军尚有元气在。加上吉字营从两广回师,实力更增不少,此次如不是湘军为主力,打长毛的确吃力。”
“嗯,是这道理。”
慈禧点头,微微一笑,接着什么话都不说,莫名其妙的就在和珅面前提起自己双手,自顾自地把玩起套在十指上那长长地指套,左瞧右看了半天,这才放下双手,抬头望着和珅长叹一口声,摇头幽幽说道:“于中堂,哀家总觉得这指套虽漂亮,可惜却太长了些,平日里看着不错,可晚上睡觉时总觉得十分别扭,感到很不方便。”
(62oo字,周五所缺的一章总算补齐,请读者朋友继续支持!) 展开全部内容
其实不仅是陈玉成,远在前线的石达开与李秀成也看出了眼前的严峻。作为太平天国最有军事才华的将帅,面对如此局势究竟何去何从,各人心里自有一本帐。
几乎是同时,石达开与李秀成上书天京,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并提出了大转移的方针,以集中兵力击破包围圈,然后再用空间换时间,打破朝廷企图步步蚕食,一举围剿太平天国的计划。
可惜的是,洪秀全连洪仁玕的话都听不进去,哪里还会听得进他们两个的建议?当接到天京传回来来的旨意后,石达开与李秀成一起对书长叹,一展莫愁。
有和珅、奕訢等人坐镇中枢,整个朝廷的战争潜力完全给调动了起来。加上此次围剿太平天国的主力是湘、淮、新三军,此三军从根本上说几乎都是和珅的嫡系,相互间虽有争功之嫌,可在整个战术安排上却井井有条,进展顺利。
先是湘军,湘军在三军中的实力最大,人数也是最多的。湘军主力从太平天国西侧正面攻入,与石达开的部队进行接战,以攻城占地为,逐一收复失地。同时,湘军的另一部,即曾国荃的吉字营从两广而上,由西南侧突出,一举拦腰截断太平天国的占领区之间联系,汇合湘军主力,直逼南京。
其次是淮军,李鸿章的淮军自两江出,也分成两路,一路配合湘军作战。在曾国荃大军切断太平天国占领区后,完成各乡镇的收复工作,另一路沿江北上,以洋枪洋炮为倚仗,牵制石达开守城各部,稳扎稳打。
最后就是左宗棠地新军了,经过中英大战后的新军损失颇大。虽然和珅想尽办法对新军兵员进行补充,可以新军的特殊性。短时间内这些未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暂时还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正因为这样,新军在这次战术中没有承担主攻的任务,而是配合湘、淮两军,把李秀成的部队死死拖住,再利用战场给新军新兵练兵机会,轮换上阵。
开战仅仅三个多月,太平天国在安徽地占领区就全部失守。浙江的占领区被分割成几小片,在淮军地攻击下,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另外,湖北、江西、江苏三地,也在湘、淮两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兵力分散的太平军只能依靠城墙防御勉强维持守势,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一一落入朝廷手中。
从这一切来看,太平天国的剿灭为时不远了。没有了英国人暗中支持,日落西山的太平军根本就不是强大的三军对手,等打通道路后,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就在三军地掌握之中。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随着前方战事的顺利,和珅的心情也一日好过一日。在军机处处理完政务后,和珅独自前往乾清宫西南的南书房,刚迈上台阶,就听到小皇帝朗朗的读书声从里面传来。
推门进去,只见倭仁端坐着,小皇帝正站在他面前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论语。为政篇,倭老夫子面带笑容,双目微闭,一手抚须。看样子甚是满意。
和珅见他们一个背的专注。另一个听的入神,连忙摆手制止了正要提醒小皇帝的太监。让他先退去,然后悄悄走到一旁,带着微笑观看这一老一小。
没一回儿,小皇帝就把为政篇背完了,虽说字句背诵中略显得有些生涩,可通篇下来,却没有一字背错,看来他地确下了不少功夫。
“为政篇有二十四章,先贤曰,为政以德,教化世人,当孝、悌为上。皇上背的不错,但更要理解其中深意,还得平日细细琢磨,日日三省才是。”
“学生明白。”小皇帝虽年幼,却聪明机灵,听到倭仁夸奖自己,有些欣喜地点点脑袋。
“皇上好用功!”和珅此时开口说道,笑着向他们走去。
听到声音,小皇帝与倭仁向和珅望来,见到是他,小皇帝连忙向和珅喊了声老师,恭恭敬敬地以师礼相见。而倭仁也是满面笑容,把手中拿着的论语放到一边,站起身来向他拱手行礼。
和珅是太傅,虽在朝堂之上依旧要对皇帝行跪拜大礼,在这却是皇帝的老师,受皇帝一礼也是应当的。至于倭仁,由于新皇登基,两宫垂帘,对太平天国又在战事中,朝中事务异常繁忙,和珅一人平日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时时教导小皇帝,为了不耽误小皇帝地学业,他特意与两宫太后商议后,又为小皇帝选了一名老师,而这个老师就是被称为理学宗师的倭大学士了。
倭仁的理学造诣很高,当小皇帝的老师绰绰有余,何况和珅只安排他教皇帝平日圣人之书,至于其他方面并不让他过多插手,也是怕皇帝这些东西学多了,避免变得和以前的倭仁一般。虽然和珅政务繁忙,不能日日来此,但每隔几日还是尽量抽出空来,关心一下皇帝的学业。
见和珅来了,倭仁与他客套几句后,也知趣地告辞离开,等书房内只剩和珅与小皇帝两人时,和珅这才笑眯眯地问道:“皇上,这些日子学了些什么?”
“倭老师教了学生论语还有大学。”
“不错。”和珅点点头,论语和大学各为四书其二,朱熹更是把它们奉为儒家经典,倭仁作为理学宗师,以此两本书入手,也无什么不妥。
不过,这些书里都是强调以德为证,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如在天下太平之时。或可有用,但如今世界弱肉强食,这种思想却有些格格不入了。
但是,为君者不明明德,不知礼,也做不成一个好皇帝,这也是和珅主动提议倭仁担任小皇帝老师的一个原因。倭仁虽有不少缺点。但这人地儒家风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而且理学中的明明德、亲民地纲领更是国家统治地基础。和珅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赞扬了小皇帝几句。
“老师,您今日是否还给朕讲故事?”听到和珅赞扬,小皇帝既高兴又兴奋,同时目光中还露出了期盼地神情,拉着他地衣袖急问道。
“皇上想听什么故事?”和珅笑着问道。
小皇帝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道:“上次老师说到西洋国。能否再讲些与朕听呢?”
“当然可以!”和珅点点头,先请小皇帝坐好,随后这才说起了故事。
和珅教皇帝的方式并不像倭仁一般,尤其是皇帝年幼,让他死记硬背并不是最恰当地方式。倒不如以故事提起皇帝的兴趣,用此潜移默化,间接影响皇帝的成长与判断力。
皇帝还未长大成*人,在这个年纪正是塑造的好时机。咸丰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他的儿子却是个不错的学生。和珅用这种特殊地教学方式,很快就引起了小皇帝的兴趣,而且由于和珅平日里又不像倭仁那么死板,故事说的生动有趣,小皇帝对这两个老师的态度,明显是对和珅更亲热些。
和珅早年游历西洋各国。加上这些年中一直和洋人打交道,而且手下又有辜鸿铭这类奇才在,可以说在中国除了他没有任何人更清楚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异之处,和相互间的不同了。
向小皇帝说了些当年自己在美国的见闻,还有欧洲大6的情况后,小皇帝听地是津津有味。尤其是当和珅比划着讲述西方国家横贯四方的铁路和强大工业时,小皇帝更是饶有兴趣地问个不停,并追问中国是否也有这些东西,还想找时间去亲自见一见。
“在上海已有制造局在,制造局现在的规模虽不如西洋大国。但在亚洲也是屈一指了。等安庆的兵厂完成后。规模就会再大一番。至于铁路嘛,这个我国暂时还未有建。也许过些日子朝廷会考虑建上一条。”
“为什么没有?”小皇帝奇怪地问道,接着又说了一句:“既然西洋各国有,那么我天朝上国也应该有,朕是皇帝,可以下圣旨。老师,要不我去求两位皇额娘用印,给你一道旨意,把这铁路尽快建起来如何?”
“呵呵,皇上好意奴才心领了。”见小皇帝如此天真,和珅忍不住笑道:“可是,即使皇上下旨,这铁路也暂时无法修建啊。”
“这是为什么?”小皇帝不解地问道。
和珅叹了口气:“还不是长毛!长毛未灭,南北未通,这铁路就是想建也不可为。等将来灭掉长毛,平定天下后,不用皇上下旨,奴才也会上书两宫,恳请修建铁路。”
“好可恶的长毛!”小皇帝听和珅如此一说,失望中又有些气愤的捏紧小拳头,认真地说道:“老师,朕如今还年幼,不过等朕长大了,一定要御驾亲征,把这些乱贼全部剿灭!”
“好好好!皇上有如此雄心壮志,实乃天下之福啊!”和珅大笑赞道,接着向小皇帝眨眨眼,又摇头叹道:“可惜皇上恐怕是等不到御驾亲征地那时候了。”
“这又是为何?”小皇帝愣了一愣。
“不等皇上长大,这长长毛就要灭了。到时候天下太平,哪里还需要皇上御驾亲征呢?”
小皇帝顿时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也笑了起来。
“老师,学生有一事不明,不知老师能否向朕解说一番呢?”小皇帝笑后又想了想,歪歪脑袋犹豫地问道。
“皇上有何不明请直言,只要奴才知道的,当然为皇上仔细解说。”
小皇帝这才问道:“我朝一直称为天朝上国,幅员辽阔,子民亿兆。应有尽有。但为什么西洋各国有那么多我们没有的东西?而且朕还听说,当年先皇在承德驾崩,更是因为西洋人攻入我朝所至,如此奇耻大辱,为什么不兵西洋,以报血仇呢?”
和珅脸上地笑容渐渐淡去,神情严峻地问道:“皇上。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
“没有人告诉朕呀,是朕听了老师那些故事后自己琢磨的。”小皇帝天真地答道。
和珅先向书房四周看了看。确认这除了他们两人没有外人时,这才正色说道:“皇上,此话以后千万不要在第三人面前提起,知道么?”
“知道了,老师。”小皇帝出于对和珅的信任,毫不迟疑的点点头,同时又有些疑惑地问道:“不过老师。为什么不能说呢?”
“哎。”和珅叹道:“皇上,你还年幼,这些事并不是你如今能理解的。皇上说的没错,我国千年来一直被称为天朝上国,万国来朝,富有四海,但在百年前,西洋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一跃走到了我们前面,而我朝安于现状,朝中上下把那些东西称之为奇技yin巧,不屑一顾,这正也是我朝渐渐衰弱地原因。另外,鸦片流毒无穷。祸害我朝亿万子民,使我国力大损,多年禁海之策又使我无半帆海军,沿海各城如同不设防一般,任由西洋人来去自如,如此一来,能不败与西洋各国手中?另外先皇驾崩虽与西洋入侵有联系,但其中另有隐秘,等皇上长大亲政之后,两宫太后自然会对皇上细言。”
和珅地这席话。小皇帝是听地半知半解。想了好一会儿,这才点头答应。
“好了。刚才说的事先在放一边,等将来有时间奴才再与皇上细说。不过,皇上可别忘记刚才的承诺,对此事一定要守口如瓶,千万不能再说与第三人知晓,要不然,奴才可就。”和珅苦笑着,虽然他没把话说下去,但从语气中听得出这结果会是什么样。
“请老师放心,朕一定不会说的。”小皇帝一向比较眷恋和珅,见和珅说的如此严重,连忙信誓旦旦保证道,说完后怕他不放心,又加了一句:“就算是在皇额娘那边,朕也绝对不会说!”
听到这个保证,和珅终于放下了心头一快大石。他别的不怕,就怕小皇帝年纪太小,口无遮掩,在其它场合中说出不应该说地话。刚才那些话要是放到朝堂上去,定会引出悍然大*。不过,同时和珅又暗暗感到欣慰,小皇帝在这种年龄居然能独自思考,从而想到这些问题,足以表明他聪慧而好学,在他的身上,和珅仿佛看到了一代圣主的影子,假如将来等皇帝心智大开,长大成*人,亲政天下后,这个国家很可能在他手里重新焕出新的生命。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接下来他们谁都没再提起它。和珅继续说着其它故事,而小皇帝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听着,并听到有趣的地方提些问题,而和珅也耐着性子细细解释,尽量满足小皇帝的好奇心。
两人在南书房里这么一呆就是大半天,聊的兴起连时间都差不多忘了,直到两宫太后一直见小皇帝还未下学,不放心之下亲自前来一看时,这才结束了今日的课程。
“奴才叩见两宫皇太后。”
“皇儿给两位皇额娘请安。”
见两宫太后进来,和珅连忙停下了话,站起身来给两宫请安,而小皇帝也用他稚嫩地嗓音,跪下给两宫请安。
“皇帝起来吧,于中堂也快快请起!”
慈安太后微笑着看着皇帝,等皇帝站起身后向他招招手,一向由慈安抚养长大的小皇帝也高兴地向她跑了过去,亲昵的扑在她的怀中。
“皇帝,今个读了一整日的书,觉得累了吧?”慈安爱怜地看着小皇帝,关切的问道。
“老师书教地好,朕听的入神,到也没觉得累。”小皇帝嘻嘻笑着答道。
慈安听小皇帝如此说,扭头向身边的慈禧看了一眼,两人同时也笑了起来。
“于中堂果然不愧是两代帝师,皇帝的学业可多亏于中堂了。”
和珅连忙道:“奴才是尽职责本分。皇上聪慧好学,奴才所做地只不过是在旁指点而已,哪里有半点功劳。”
慈禧看了看身边的儿子,又见和珅如此谦虚,大为感到满意。由于此时已到用膳的时候,小皇帝刚才听的入迷,一时间到不觉得肚子饿。现在一停了下来,嚷嚷着就想吃东西。慈安太后一向视小皇帝如同己出。对他比皇帝的生母慈禧还要宠上几分,连忙让宫女、太监们去为小皇帝准备膳食,随后向慈禧、和珅说了几句话,就先行带着小皇帝离开了。
等小皇帝和慈安太后走后,慈禧走前几步,坐到了和珅刚才给皇帝授课的位置坐下,随后抬头面带微笑。向和珅望来。
“太后,奴才今日授课已毕,军机处与总理衙门尚有些事需要处理,容奴才先行告退。”和珅打着马蹄袖,就准备告辞离开。
“于中堂,不如再留一会儿,哀家还有些事要问你。”
“太后有何事要问奴才?”
“于中堂先请坐。”慈禧笑盈盈地往边上一指,已经升为总管太监地安德海连忙搬来一把椅子。放到一旁。
和珅谢过后坐下,等待慈禧问话。
可没想到,慈禧先是与他东拉西扯了一大堆琐事,从他妻子蓉儿与爱子地家产谈起,说了半天又转到小皇帝近来的学业,足足讲了半个时辰都没点到重点。和珅烦闷之下也不敢直问。只是就着她地话头恭恭敬敬地回话,不敢有丝毫大意。
“于中堂,前方战事现在如何?以你估计长毛何日可灭?”好不容易,慈禧总算说到了国家大事上。
“回太后的话,军机处今日刚有军报送来,长毛已坐困死地,各军逐步完成合围,如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下月就能把长毛主力团团困住,随后直攻南京。”
慈禧脸上一喜。又问道:“那么南京得用多少时日拿下?贼洪逆还在南京么?”
“南京城高墙厚。又是长毛多年经营之地,拿下南京恐怕不是一日两日能为的。不过请太后放心。南京易手是早晚的事,以如今局面看,或许用不了半年时间就能把长毛剿灭。至于洪秀全,听说他依旧在南京未走,只等城破之后,奴才定会让他枭,以示天下!”
“阿弥陀佛,有于中堂这些话,哀家总算放心了。”慈禧口称一声佛号,双手合十,笑了起来。
“于中堂,听说此次曾国藩的湘军出力最甚,是真的么?”
和珅点头道:“太后说地没错,湘军各部已为主力,石达开在大军压迫下,只能步步防守,可依旧不敌湘军猛烈攻击。”
慈禧点点头,接着好奇地追问了一句:“曾国藩的湘军一共有多少人?怎么这么厉害?”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和珅心头忍不住一跳,他不经意地瞧了慈禧一眼,从她的表情中并没有看出什么,但总觉得她问这话不会像表面这么简单。
“湘军如今有四十万大军,另有五万左右的长江水师。不过水师已被奴才抽调各处,暂时脱离了湘军编制中。”想了想,和珅并没有隐瞒,直接回答道。
“四十万?好厉害!”慈禧啧啧叹道:“这曾国藩还真是奇才,当年一个侍郎领兵,屡战屡败之下非但没全局覆没,反而越打越大。要不是他湘军有这么多人,此次围剿长毛恐怕没有这么容易吧?你说呢于中堂?”
和珅笑道:“太后说的是,新军、淮军经英人一战后都有不小损失,唯独湘军尚有元气在。加上吉字营从两广回师,实力更增不少,此次如不是湘军为主力,打长毛的确吃力。”
“嗯,是这道理。”
慈禧点头,微微一笑,接着什么话都不说,莫名其妙的就在和珅面前提起自己双手,自顾自地把玩起套在十指上那长长地指套,左瞧右看了半天,这才放下双手,抬头望着和珅长叹一口声,摇头幽幽说道:“于中堂,哀家总觉得这指套虽漂亮,可惜却太长了些,平日里看着不错,可晚上睡觉时总觉得十分别扭,感到很不方便。”
(62oo字,周五所缺的一章总算补齐,请读者朋友继续支持!)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