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将军年少
过了一会儿,就见皇上带着一个人走了进来。我仔细一看,是我适才在上书房外见到的那个人。
皇上一进来,卫国长公主就站起身来。皇上给太后请了安,就坐在太后左手的一把椅子上。等皇上坐下后,长公主才坐下。
那个人忙跪下:“微臣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笑着说:“策儿快起来吧。”那个人谢了恩就站起身来。
太后仔细打量了他两眼,就笑着对长公主说:“哀家觉得策儿又长高了一些,也结实了一些,只是晒黑了些。”
长公主陪笑说:“这孩子常随他父亲出征,每日里不时舞刀弄枪,就是跑马射箭的。”
太后笑着说:“这才是将门本色。”
太后又命冯成给那个人搬一个绣墩过来。那个人谢了恩,就侧身坐在一旁的绣墩上。
皇上笑着问长公主:“姑母好久没进京来了,不知道姑母近来身体可好?”
长公主忙笑着说:“劳皇上惦念,臣妾一切都好。”
皇上又问:“萧老将军身体可好?”
长公主微微皱了皱眉头:“策儿的父亲今年身子倒不大好,常有个七病八痛的,吃得也少,睡得也少,倒是令人担忧。”
皇上沉吟了一会儿:“萧老将军为国操劳,很该回来过几天清闲日子。可是如今北朝虎视眈眈,边关不可一日无萧老将军啊。”
太后笑着说:“策儿倒是很英雄,真是虎父无犬儿。前些天的边报哀家听了,很是赞叹了一番。”
长公主也笑着说:“太后娘娘过誉了,他一个小孩子家,不过是侥幸而已。就是有些功劳,也全仗着皇上福佑,将士用命。臣妾每每教导他不可志得意满。有负皇恩。”
我突然想起来,早些时候有边报称镇国将军萧朗之子萧元策率八百骑连行一昼夜,轻装深入敌后,与萧朗两面夹击北朝的军队,大获全胜。当时皇上特别下旨褒奖,封萧元策为二品武威将军。
我忙仔细看这个萧元策,可能是因为长年的戎马生活。这个萧元策并不像大多数公子哥儿那样白皙,脸被晒成古铜色,挺直的鼻梁,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可能是因为长年的厮杀。眼神凌厉如刀。我不经意对上了他的眼睛,忙低下头来。
太后拉着长公主的手:“长公主过谦了,策儿小时候哀家就知道策儿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只可惜靖安没有这个福分。”太后说到后来,竟有些哽咽。
长公主忙说:“太后娘娘说哪里话。是策儿没福才是。臣妾德薄福浅,不配有靖安那样地好媳妇,臣妾一想起靖安。心里就难受。”长公主一边说,一边掏出手绢擦眼泪。
太后也掏出手绢来拭泪,一时屋子里寂无一声。我心里更是疑团重重。
后来我才知道太后的长女靖安公主很小的时候就被指给萧元策,只是靖安公主十四岁的时候一病不起,竟尔夭逝。因此这桩婚事也没成。
皇上见气氛有些不对,忙说:“母后,姑母和表哥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才讲几句话母后就让姑母伤心。”
太后忙擦了擦眼泪:“可不是。今天倒是应该叙一叙天伦之乐才是,怎么反讲起这些伤心事来了?”
太后忙命小太监去请李太妃和乐安公主,陈太妃和琊王,又吩咐小太监准备酒席。
过了一会儿,李太妃带着乐安公主。陈太妃带着琊王都来了,大家见过了礼。就坐在一起说笑。
琊王悄悄走到我身边:“听说你病了,要不要紧?现在好了吗?本王前些日子进宫来听说你病了,可又不好去看你。”
&n... -->>nbsp;我只能说:“臣女谢王爷的恩典,臣女本没有什么大病,现在已经好了。”
皇上正和萧元策在一旁说话,忙叫琊王:“二弟,怎么不过来听表哥讲讲边关的事情?琊王只得走了,过去和皇上他们说话去了。
乐安公主这时走了过来,拉着我悄悄的说:“表姐,萧家表哥可是个大英雄,他十六岁就随父出征,立过好多战功。北朝地人都怕他怕得不得了,只要一听萧少将军的名号,北朝的军队就吓得落荒而逃,溃不成
我看了一眼萧元策,他正和琊王说些什么,说得琊王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扭过头,就见乐安公主呆呆的看着萧元策。我隐约明白了些什么,只是付之一笑。
过了一会儿,就有小太监来禀告说酒席已经准备好了。
太后带着我们来到长乐宫后面地东楼,虽是寻常家宴,可是却也很热闹。
太后请卫国长公主上坐,长公主再三不肯。太后笑着说:“论起来长公主是娇客,如果长公主不上坐的话,岂不是哀家慢客了吗?”
卫国长公主这才谢了恩,和太后、陈太妃、李太妃坐在上面一席。太后让皇上、琊王与萧元策坐在左面一席,太后又让乐安公主和我坐在右面一席。
就有小太监呈上戏单,太后说:“这大热的天,听他们唱戏闹哄哄的,反觉得烦闷。不如让他们吹弹两首曲子来,我们正好喝酒。”长公主、陈太妃和李太妃都纷纷附和。
一会儿楼下就传来悠扬的笛声,楼上凉风习习,倒很是惬意。
太监们捧着朱漆捧盒鱼贯而入,将菜轻轻放在桌上。一个小太监可能是有些慌,手一抖,就将一碗地燕窝杂烩洒在了萧元策的官服上。
那小太监吓得当时就跪在地上,磕着响头。皇上刚要说话,萧元策就拉起那个小太监,笑着说:“没什么,起来吧,只是这么好的燕窝便宜了我这件衣服。”
太后也笑了:“策儿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好脾气。”
卫国长公主忙说:“毡包里替换地衣服,去换件衣服吧。”
太后也忙命冯成带萧元策去换衣服,萧元策站起身来,对众人拱了拱手,就带着长公主的侍女随着冯成走了。
众人依然坐着说笑,就说起边塞的景致来了。
太后笑着说:“可是什么时候去边塞看看。”
长公主笑着说:“在边塞呆久了,倒也没什么稀奇的了。策儿的父亲如今年龄也大了,身子也不大好,倒是终日想着回来。”
我突然一愣,这是长公主第二次说萧朗身子不大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过了一会儿,萧元策换好了衣服回来了,归坐喝酒。
太后笑着说:“策儿今年有二十一了吧?”
长公主忙说:“太后娘娘记得不差。”
太后沉思了一会儿:“策儿也该娶妻了,长公主倒是应该留心一下才是。”
长公主陪笑着说:“策儿一直随着他父亲在边塞,也顾虑不到这些事情。”
太后也笑了:“长公主不如就趁这次回京,把策儿的喜事办了吧?”
长公主忙说:“臣妾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这事也急不得的。”
太后笑指着自己说:“哀家最爱做媒,这件事就包在哀家身上。”
陈太妃忙凑趣说:“太后娘娘先别揽事,太后娘娘还答应给宏儿做媒呢,可别忘了宏儿。”众人都笑了。
太后笑着说:“妹妹和长主放心,哀家一定保你们满意。” 展开全部内容
皇上一进来,卫国长公主就站起身来。皇上给太后请了安,就坐在太后左手的一把椅子上。等皇上坐下后,长公主才坐下。
那个人忙跪下:“微臣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笑着说:“策儿快起来吧。”那个人谢了恩就站起身来。
太后仔细打量了他两眼,就笑着对长公主说:“哀家觉得策儿又长高了一些,也结实了一些,只是晒黑了些。”
长公主陪笑说:“这孩子常随他父亲出征,每日里不时舞刀弄枪,就是跑马射箭的。”
太后笑着说:“这才是将门本色。”
太后又命冯成给那个人搬一个绣墩过来。那个人谢了恩,就侧身坐在一旁的绣墩上。
皇上笑着问长公主:“姑母好久没进京来了,不知道姑母近来身体可好?”
长公主忙笑着说:“劳皇上惦念,臣妾一切都好。”
皇上又问:“萧老将军身体可好?”
长公主微微皱了皱眉头:“策儿的父亲今年身子倒不大好,常有个七病八痛的,吃得也少,睡得也少,倒是令人担忧。”
皇上沉吟了一会儿:“萧老将军为国操劳,很该回来过几天清闲日子。可是如今北朝虎视眈眈,边关不可一日无萧老将军啊。”
太后笑着说:“策儿倒是很英雄,真是虎父无犬儿。前些天的边报哀家听了,很是赞叹了一番。”
长公主也笑着说:“太后娘娘过誉了,他一个小孩子家,不过是侥幸而已。就是有些功劳,也全仗着皇上福佑,将士用命。臣妾每每教导他不可志得意满。有负皇恩。”
我突然想起来,早些时候有边报称镇国将军萧朗之子萧元策率八百骑连行一昼夜,轻装深入敌后,与萧朗两面夹击北朝的军队,大获全胜。当时皇上特别下旨褒奖,封萧元策为二品武威将军。
我忙仔细看这个萧元策,可能是因为长年的戎马生活。这个萧元策并不像大多数公子哥儿那样白皙,脸被晒成古铜色,挺直的鼻梁,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可能是因为长年的厮杀。眼神凌厉如刀。我不经意对上了他的眼睛,忙低下头来。
太后拉着长公主的手:“长公主过谦了,策儿小时候哀家就知道策儿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只可惜靖安没有这个福分。”太后说到后来,竟有些哽咽。
长公主忙说:“太后娘娘说哪里话。是策儿没福才是。臣妾德薄福浅,不配有靖安那样地好媳妇,臣妾一想起靖安。心里就难受。”长公主一边说,一边掏出手绢擦眼泪。
太后也掏出手绢来拭泪,一时屋子里寂无一声。我心里更是疑团重重。
后来我才知道太后的长女靖安公主很小的时候就被指给萧元策,只是靖安公主十四岁的时候一病不起,竟尔夭逝。因此这桩婚事也没成。
皇上见气氛有些不对,忙说:“母后,姑母和表哥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才讲几句话母后就让姑母伤心。”
太后忙擦了擦眼泪:“可不是。今天倒是应该叙一叙天伦之乐才是,怎么反讲起这些伤心事来了?”
太后忙命小太监去请李太妃和乐安公主,陈太妃和琊王,又吩咐小太监准备酒席。
过了一会儿,李太妃带着乐安公主。陈太妃带着琊王都来了,大家见过了礼。就坐在一起说笑。
琊王悄悄走到我身边:“听说你病了,要不要紧?现在好了吗?本王前些日子进宫来听说你病了,可又不好去看你。”
&n... -->>nbsp;我只能说:“臣女谢王爷的恩典,臣女本没有什么大病,现在已经好了。”
皇上正和萧元策在一旁说话,忙叫琊王:“二弟,怎么不过来听表哥讲讲边关的事情?琊王只得走了,过去和皇上他们说话去了。
乐安公主这时走了过来,拉着我悄悄的说:“表姐,萧家表哥可是个大英雄,他十六岁就随父出征,立过好多战功。北朝地人都怕他怕得不得了,只要一听萧少将军的名号,北朝的军队就吓得落荒而逃,溃不成
我看了一眼萧元策,他正和琊王说些什么,说得琊王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扭过头,就见乐安公主呆呆的看着萧元策。我隐约明白了些什么,只是付之一笑。
过了一会儿,就有小太监来禀告说酒席已经准备好了。
太后带着我们来到长乐宫后面地东楼,虽是寻常家宴,可是却也很热闹。
太后请卫国长公主上坐,长公主再三不肯。太后笑着说:“论起来长公主是娇客,如果长公主不上坐的话,岂不是哀家慢客了吗?”
卫国长公主这才谢了恩,和太后、陈太妃、李太妃坐在上面一席。太后让皇上、琊王与萧元策坐在左面一席,太后又让乐安公主和我坐在右面一席。
就有小太监呈上戏单,太后说:“这大热的天,听他们唱戏闹哄哄的,反觉得烦闷。不如让他们吹弹两首曲子来,我们正好喝酒。”长公主、陈太妃和李太妃都纷纷附和。
一会儿楼下就传来悠扬的笛声,楼上凉风习习,倒很是惬意。
太监们捧着朱漆捧盒鱼贯而入,将菜轻轻放在桌上。一个小太监可能是有些慌,手一抖,就将一碗地燕窝杂烩洒在了萧元策的官服上。
那小太监吓得当时就跪在地上,磕着响头。皇上刚要说话,萧元策就拉起那个小太监,笑着说:“没什么,起来吧,只是这么好的燕窝便宜了我这件衣服。”
太后也笑了:“策儿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好脾气。”
卫国长公主忙说:“毡包里替换地衣服,去换件衣服吧。”
太后也忙命冯成带萧元策去换衣服,萧元策站起身来,对众人拱了拱手,就带着长公主的侍女随着冯成走了。
众人依然坐着说笑,就说起边塞的景致来了。
太后笑着说:“可是什么时候去边塞看看。”
长公主笑着说:“在边塞呆久了,倒也没什么稀奇的了。策儿的父亲如今年龄也大了,身子也不大好,倒是终日想着回来。”
我突然一愣,这是长公主第二次说萧朗身子不大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过了一会儿,萧元策换好了衣服回来了,归坐喝酒。
太后笑着说:“策儿今年有二十一了吧?”
长公主忙说:“太后娘娘记得不差。”
太后沉思了一会儿:“策儿也该娶妻了,长公主倒是应该留心一下才是。”
长公主陪笑着说:“策儿一直随着他父亲在边塞,也顾虑不到这些事情。”
太后也笑了:“长公主不如就趁这次回京,把策儿的喜事办了吧?”
长公主忙说:“臣妾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这事也急不得的。”
太后笑指着自己说:“哀家最爱做媒,这件事就包在哀家身上。”
陈太妃忙凑趣说:“太后娘娘先别揽事,太后娘娘还答应给宏儿做媒呢,可别忘了宏儿。”众人都笑了。
太后笑着说:“妹妹和长主放心,哀家一定保你们满意。”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