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弄巧成拙后补款

<>最快更新超级透视系统最新章节!

每年的斗宝大会,对于海州收藏协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活动。雅文言情

在斗宝大会上,会根据与会者拿来的藏品的种类,以陶瓷、玉石、纺织品、金银、珠宝、玻璃、珐琅、漆木、青铜、书画、法帖、碑碣、墨迹、钱币、玺印、雕刻、家具……等各类分别选出三甲。

然后在根据其历史、文化等各项综合价值公推出三件名列一二三名。

虽然这种评比仅仅只是一种荣誉,也没有什么奖金之类的彩头。但对于所有收藏协会会员来说,能够得到斗宝大会的前三名,那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特别是那些本身做着古玩交易以此为业的会员更是对于业内实力的一种肯定。

所以每次斗宝大会,前来参加的人拿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所有藏品中最具价值的东西。

关毅来到斗宝大会现场的时候,感觉就好像到了北市老街一样。一百多米的巷子两边和中间都摆上了“地摊”。

原本,关毅是想着在院子里放上一排桌子的,可这个建议却被沐老否决了。

“斗宝大会就是由地摊文化发展起来的。这些东西摆在地上,踏实安稳!如果是放在桌上的话,一旦有些拥挤,倒了、碎了……这可是人家的**啊!”

看到这些身家不菲的收藏协会的会员们一个个就像“包袱铺”的摊主一样摆着地摊,却甘之如饴没人抱怨什么,关毅总算是明白沐老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摊主都是持宝人本人。有些人自己的东西让伙计跟班照看着,自己却在人群中穿行,不断地审视着别人拿来的宝贝,在心里和自己的东西做着比较。

“魏老板,这成化窑将军罐不错,咱们拉拉手?”一个瘦子站在地摊前和摊主聊了两句之后伸出了手。

而摊主也欣然将自己的手伸了出去。虽然没有老年间那种宽袍大袖,但他们的手指你来我往的动作,关毅还是有点看不明白。

他知道这是两人在讨价还价,那些手势是老行家才会的,现在的人都是直接开口问价。

类似的交易还有很多,由此可见有些人并不是冲着藏品夺冠来的。这斗宝大会的另一项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藏品得到交易的机会。

在斗宝大会上成交的价格可比外边市场上要高不少的。

这院子里,其实还都是些普通会员的藏品,其中的宝物大多都是拿来交易的。

关毅倒是没有关注这些,他径直走向了六号院。这里是今天斗宝大会的主会场,所有经过初步遴选出来的各类三甲藏品都汇聚在这里。

就在他刚刚准备走进六号院的时候,门口的地摊上的一个东西让他停住了脚步。

关毅的透视之瞳如果没有启动的话,是看不到物品内部情况的。但由于透视异能的存在,还是会有一些附带的好处的。

有些意外碰到,而他也没有开启透视之瞳看到的东西,如果是一件历史悠久的古董,其中蕴含的金色宝光能量会自动被他所吸收。

刚刚他走过这摊位是,就有一团浓郁的宝光扑面而来。

关毅蹲下来仔细打量着摊位上的这些东西。一件高约一尺的梅瓶隐隐泛着金色宝光的样子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他开启了透视之瞳后,这件梅瓶上残存的宝光依旧浓郁,将这些宝光能量吸收了之后,关毅将这梅瓶拿了起来。

这个梅瓶是青花瓷器,颜色比较淡雅。梅瓶所绘纹样分为三部分,肩部绘凤穿牡丹纹,腹部是四处开光,每幅内分别绘着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四种祥瑞之物,胫部带这大括号的莲瓣纹,每层纹样分别由花瓣纹和卷草纹相间,颈部最上一层纹样为卷草纹。

这个梅瓶从其器型和纹饰风格来看比较符合元末明初的风格。

关毅看了看梅瓶的底部。

一个非常明显的大明洪武六年的款识,在关毅的透视之瞳的审视之下,这个后补款的真假立辩!

在瓷器作假手法之中后补款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手法。不过这类作伪手法一般人很难掌握,特别是做的像也是挺难的。

华夏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各个朝代窑口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所以后补款很容易会被人看出来。

只有像明洪武这种新朝刚立各种规矩法度还不甚严谨的时期,民窑瓷器和官窑瓷器有可能出自同一窑口,区别就在这款识上。补上了款,就可以将民窑冒充官窑,价格也会有提升。

这件东西应该就是这样出炉的。

但是这个东西在关毅的眼中还是有点古怪的。

通过这段时间和沐老学习之后,关毅对于器物的断代有了很大的长进。在透视之瞳的宝光浓淡帮助下,很少会有他分不清年代的东西了。

这件器物在他看来,年代应该比洪武民窑还要早一些!

关毅手捧着这个梅瓶,眉头一直皱着。这副表情在摊主看来,心里就有点虚。

“老板!这可是正经的洪武官窑……”

摊主的话原本是想让关毅加深一下印象,可没想到却起到了反作用。

关毅冷冷笑道:“这后补款做的不错!”

就这么一句话,摊主立刻明白了,自己滥竽充数的行为被人看出来了。

他立刻小声哀求道:“老板,这东西……我也是打了眼上了当的,你别嚷嚷啊!”

关毅并没有接话,他反复地看着这梅瓶身上的纹饰……

麒麟、鸾凤、白兔、灵芝……

看着这四种东西,他的脑子里立刻闪过了一个名字——元青花官窑!

青花瓷始于唐,元晚期渐趋成熟,明永乐、宣德时期兴盛,沿袭到清代发展到了顶峰。

元青花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根据他对这件器物的断代,应该早于洪武年正是元顺帝至正年间。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