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山河锦绣第三十章同治金口废
第五卷山河锦绣第三十章同治金口废八旗
中法战争以中国的全面胜利告终,自中法新约落笔那日起,整个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一夜间起了极大变化。虽然,当年中国和英国的战争最后打胜了,可至少英国人的战败有着孤军深入,后勤不足的问题,何况当时英国远征军的舰队实力尚在,真正来讲以两国停战更为妥当。
可这一次,中**队不论是6军还是海军,全是从正面战场把法国人打得落花流水。法国远征军和远东舰队全军覆没,足以看得出中国在这几年极大的变化,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西方世界是个唯强权论的世界,当中国强盛的时候,这个国家是他们眼中的天堂和向往的地方,并且不吝用华丽的言词,称赞这个美丽而强大的国家。而当中国衰落的时候,他们就立即变了嘴脸,用“野蛮”、“落后”、“愚昧”等字眼挖苦中国,极力贬低,同时虎视眈眈,争先恐后带兵而来,乘虚而入,大肆瓜分利益。
现在,中国重新在废墟中站了起来,一夜间,所有对中国的那些贬语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数之不尽地赞誉和吹捧,什么远东第一强国,在东方新兴的古老国家,开放而又神秘的国度等等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和中国关系良好的国家,一方面派出使者祝贺中国的胜利,同时频繁接触中国政府,试图在中国的变革大局中为各自国家捞取一些合作的利益。
就是以前那些和中国不怎么样地国家,比如英国、意大利等欧洲传统国家。也按捺不住了,密切注视中国的变化,同时向中国政府伸出友好的橄榄枝,用极底的要求提出一揽子合作意向,想从中分一杯羹。
更可笑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西方世界的舆论对中国地赞誉之词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到了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还是几十年前开始,在海外地中国人脑袋后的那条辫子被称为“猪尾巴”而大肆嘲笑。成了贬低中国人最有力的武器。可如今,这条“猪尾巴”却成了新兴时髦的好东西,甚至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各地,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那些新潮、判逆而又善于追赶潮流的年轻人,甚至也像模像样地在脑袋后面留起了一条辫子,以证明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和浓厚兴趣。
这些事传到国内。让和珅等人啼笑皆非,当然可笑地背后也有着无限的自豪。如今,在中国的外国人,已经不敢像从前那般小瞧中国人了,一一收起了那副高傲的嘴脸,用着从来没有的平等和善的态度和中国人打起了交道。
就连普通百姓也感觉到了这显而易见的变化,中国人再也不是任人欺辱的对象,他们也能硬起腰杆子。和那些以前高不可攀地“洋大人”平等交往,大出憋了几十年的一口恶气。
当然,最为高兴的还是皇帝同治。中法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而且战争的赔款也让朝廷内部平息了当时争辩莽撞出兵,劳民伤财的那种观点。一千万金地法郎,这笔巨款不仅远远弥补了国库支出。还获得了不少收益,要不是瞧在法国人已经在付给德国的赔款下压得透不过气,怕要多了法国政府再次垮台,从而鸡飞蛋打的话,以和珅之见,说不定还会多讹诈一票。
同治皇帝,也借此一战竖立起了他在国家中的地位,巩固了手中皇权,整个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中兴之气。这可是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喜事,在朝臣百官的赞誉声中。年轻的皇帝不由得也有些飘飘然起来。大有江山社稷在手,千秋万载的情景。
中国地位的改变。给中国带来地好处是显而易见地,可和珅也明白,中国现在和欧洲各国的依旧有着很大地差距。洋务运动开展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而且大多集中于沿海城市和达地区,这些地方在庞大的中国国土而言,只不过占了三分之一也不到。
经历过乾隆盛世的和珅非常清醒,现在的中兴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中国无论从真正的军事实力还是国家经济、工业甚至包括民智等方面,远远不能和欧洲强国相比,赞誉之下必有隐患,假如在此中继续自我陶醉,从而固步自封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中国依旧会回到以前的状态。
作为同治的亲人,皇帝的老师,和珅无论是公是私,都不会忘记在这种时候提醒皇帝冷静,千万不能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追赶西方国家的道路还才刚刚起步,一时的胜利并不算得了什么,只有继续展下去,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老师说的是,朕前些天的确有些得意忘形了。”同治的确是个好学生,冷静下来后从善如流地接受了和珅的劝阻,并向和珅探讨起变革的整局来。
“皇上能有如此之意,实乃我大清百年不遇遇之明君,天下百姓之大福啊!”和珅先拍了拍他的马屁,接着说道:“依奴才之见,眼下洋务变革非但不能不停止,而且还要大力推广下去,并且八旗的旗务也要就势解决,免得矛盾累积越深,终有一日爆出来!”
同治想了想,点头道:“老师所言有理,变革既然有效,绝不能半途而废。而今许多方面都培养出了可用之人,就由老师上次所奏之意,着总理衙门细细挑选官员,以成功为例,去内6各省各州县为官,把变革之策推行下去!”
“皇上圣明!”
同治满意地笑了笑,不过接着又问道:“可是,以朕来看,这八旗制度虽是不堪。但想改变实在是难啊!当年先帝在时,也曾经着手做过此事,但总是不了了之。不知老师对此事有何良策?可否解朕一疑呢?”
“这个。”和珅皱了皱眉,犹豫了一下这才答道:“回皇上,奴才觉得八旗旗务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眼下八旗众人足有千万之众,就连京城内外也有近百万人。可这些人里,绝大多数无真正能从事劳力地生产者。每日不是拿着朝廷的俸金无所事事,就是仗着祖宗威风欺压百姓。再者,八旗军中更不堪,吃空饷,缺额、老少三代同混差事者数不胜数,更所谓刀不能提,枪不能举。指的就是这些人,每年耗费朝廷粮饷无数,却不能用之,已经成了朝廷最大的包袱。”
“是啊!八旗糜烂已久,朕也深为之头痛。可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朕想改也无从着手啊!”“皇上!奴才有一言,不得不说,还请皇上恕罪!”和珅听得同治感慨。脸上喜色一掠而过,打着千就冲着他跪了下去。
“老师,这是为何?快快请起!”
“还请皇上听完奴才之话,恕奴才无罪之言。”同治拉了和珅一下,和珅却依旧跪着不肯起身,同治瞧着他这样忍不住笑道:“老师有什么话就直言。朕一定听着,怎么会降罪于老师呢?”
“谢皇上。”和珅这才叩答道:“皇上,所谓快刀斩乱麻,这八旗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此下去,非但会激起各族冲突,更会大大拖累变革之路,再这么下去,朝廷就是有再多的银两也难以养活这些人。依奴才之见,皇上只要能忍得一时之痛,定能开创千古所未有之局面!八旗制度所废在即。还请皇上下定决心。一举处置!”
和珅这建议是以除根为本,一举取消八旗制度。从而解决这最大地隐患。可这毕竟是国家大事,大清开国以八旗起家,祖宗有规定,八旗是国家之本,后世子孙不得废之。就连当年乾隆皇帝在的时候,虽然也知道八旗之糜烂,派人整顿多次,但怎么都不敢下废除地决心,何况年轻的皇帝同治呢?
这事要办起来,定是举国震动,阻力极大。而且里面的风险更是平常人所不能预料的,甚至还可能威胁到同治皇位的稳固。当然,和珅提出这个建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现在和乾隆年比,八旗更是不堪,已经到了再不收拾就要危急国家的地步。另外,同治可不是乾隆,年轻的同治虽然没有乾隆地文采和稳固的皇权,可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他亲政之前就有一扫颓废,重兴国家的大志,亲政之后又刚打了一场从所为有的大胜仗,稳固了手中的皇权,更在天下人眼里被视为不世英主。
再这种时候,利用强大的6军、海军实力,一举解决八旗弊端,虽然有些冒险,但不能不说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只要皇帝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定能割去这个让国家不停虚弱地毒瘤。
同治对八旗的情况也很清楚,可真要让他这么做也有很大的顾虑。他明白,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任八旗这么下去,最后终于吸干国家的血液,还有一条就是顶着极大阻力,甚至可能丢去皇位的可能性,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地选择,同治紧锁眉头,久久没有开口。
和珅察言观色,明白同治的心理,在下问道:“皇上,您还记得当初亲政前所说的话否?可记得要重整山河,开创千古盛世的誓言否?”
“记得,朕如何不记得!”同治两眼一亮,高声答道,站起身来推窗眺望着殿外,背手站了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道:“好!朕就依老师之言,废八旗!开新政!”
****
这章的留辫子一说不是夜深乱写的,当年清朝强盛的时候,在中国,或者欧洲的老外赶潮流留辫子的人多了去,历史都有明确记载。
夜深新书逐欲红尘书号155427,希望大家喜欢,收藏并多多推荐!
**** 展开全部内容
中法战争以中国的全面胜利告终,自中法新约落笔那日起,整个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一夜间起了极大变化。虽然,当年中国和英国的战争最后打胜了,可至少英国人的战败有着孤军深入,后勤不足的问题,何况当时英国远征军的舰队实力尚在,真正来讲以两国停战更为妥当。
可这一次,中**队不论是6军还是海军,全是从正面战场把法国人打得落花流水。法国远征军和远东舰队全军覆没,足以看得出中国在这几年极大的变化,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西方世界是个唯强权论的世界,当中国强盛的时候,这个国家是他们眼中的天堂和向往的地方,并且不吝用华丽的言词,称赞这个美丽而强大的国家。而当中国衰落的时候,他们就立即变了嘴脸,用“野蛮”、“落后”、“愚昧”等字眼挖苦中国,极力贬低,同时虎视眈眈,争先恐后带兵而来,乘虚而入,大肆瓜分利益。
现在,中国重新在废墟中站了起来,一夜间,所有对中国的那些贬语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数之不尽地赞誉和吹捧,什么远东第一强国,在东方新兴的古老国家,开放而又神秘的国度等等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和中国关系良好的国家,一方面派出使者祝贺中国的胜利,同时频繁接触中国政府,试图在中国的变革大局中为各自国家捞取一些合作的利益。
就是以前那些和中国不怎么样地国家,比如英国、意大利等欧洲传统国家。也按捺不住了,密切注视中国的变化,同时向中国政府伸出友好的橄榄枝,用极底的要求提出一揽子合作意向,想从中分一杯羹。
更可笑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西方世界的舆论对中国地赞誉之词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到了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还是几十年前开始,在海外地中国人脑袋后的那条辫子被称为“猪尾巴”而大肆嘲笑。成了贬低中国人最有力的武器。可如今,这条“猪尾巴”却成了新兴时髦的好东西,甚至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各地,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那些新潮、判逆而又善于追赶潮流的年轻人,甚至也像模像样地在脑袋后面留起了一条辫子,以证明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和浓厚兴趣。
这些事传到国内。让和珅等人啼笑皆非,当然可笑地背后也有着无限的自豪。如今,在中国的外国人,已经不敢像从前那般小瞧中国人了,一一收起了那副高傲的嘴脸,用着从来没有的平等和善的态度和中国人打起了交道。
就连普通百姓也感觉到了这显而易见的变化,中国人再也不是任人欺辱的对象,他们也能硬起腰杆子。和那些以前高不可攀地“洋大人”平等交往,大出憋了几十年的一口恶气。
当然,最为高兴的还是皇帝同治。中法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而且战争的赔款也让朝廷内部平息了当时争辩莽撞出兵,劳民伤财的那种观点。一千万金地法郎,这笔巨款不仅远远弥补了国库支出。还获得了不少收益,要不是瞧在法国人已经在付给德国的赔款下压得透不过气,怕要多了法国政府再次垮台,从而鸡飞蛋打的话,以和珅之见,说不定还会多讹诈一票。
同治皇帝,也借此一战竖立起了他在国家中的地位,巩固了手中皇权,整个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中兴之气。这可是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喜事,在朝臣百官的赞誉声中。年轻的皇帝不由得也有些飘飘然起来。大有江山社稷在手,千秋万载的情景。
中国地位的改变。给中国带来地好处是显而易见地,可和珅也明白,中国现在和欧洲各国的依旧有着很大地差距。洋务运动开展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而且大多集中于沿海城市和达地区,这些地方在庞大的中国国土而言,只不过占了三分之一也不到。
经历过乾隆盛世的和珅非常清醒,现在的中兴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中国无论从真正的军事实力还是国家经济、工业甚至包括民智等方面,远远不能和欧洲强国相比,赞誉之下必有隐患,假如在此中继续自我陶醉,从而固步自封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中国依旧会回到以前的状态。
作为同治的亲人,皇帝的老师,和珅无论是公是私,都不会忘记在这种时候提醒皇帝冷静,千万不能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追赶西方国家的道路还才刚刚起步,一时的胜利并不算得了什么,只有继续展下去,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老师说的是,朕前些天的确有些得意忘形了。”同治的确是个好学生,冷静下来后从善如流地接受了和珅的劝阻,并向和珅探讨起变革的整局来。
“皇上能有如此之意,实乃我大清百年不遇遇之明君,天下百姓之大福啊!”和珅先拍了拍他的马屁,接着说道:“依奴才之见,眼下洋务变革非但不能不停止,而且还要大力推广下去,并且八旗的旗务也要就势解决,免得矛盾累积越深,终有一日爆出来!”
同治想了想,点头道:“老师所言有理,变革既然有效,绝不能半途而废。而今许多方面都培养出了可用之人,就由老师上次所奏之意,着总理衙门细细挑选官员,以成功为例,去内6各省各州县为官,把变革之策推行下去!”
“皇上圣明!”
同治满意地笑了笑,不过接着又问道:“可是,以朕来看,这八旗制度虽是不堪。但想改变实在是难啊!当年先帝在时,也曾经着手做过此事,但总是不了了之。不知老师对此事有何良策?可否解朕一疑呢?”
“这个。”和珅皱了皱眉,犹豫了一下这才答道:“回皇上,奴才觉得八旗旗务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眼下八旗众人足有千万之众,就连京城内外也有近百万人。可这些人里,绝大多数无真正能从事劳力地生产者。每日不是拿着朝廷的俸金无所事事,就是仗着祖宗威风欺压百姓。再者,八旗军中更不堪,吃空饷,缺额、老少三代同混差事者数不胜数,更所谓刀不能提,枪不能举。指的就是这些人,每年耗费朝廷粮饷无数,却不能用之,已经成了朝廷最大的包袱。”
“是啊!八旗糜烂已久,朕也深为之头痛。可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朕想改也无从着手啊!”“皇上!奴才有一言,不得不说,还请皇上恕罪!”和珅听得同治感慨。脸上喜色一掠而过,打着千就冲着他跪了下去。
“老师,这是为何?快快请起!”
“还请皇上听完奴才之话,恕奴才无罪之言。”同治拉了和珅一下,和珅却依旧跪着不肯起身,同治瞧着他这样忍不住笑道:“老师有什么话就直言。朕一定听着,怎么会降罪于老师呢?”
“谢皇上。”和珅这才叩答道:“皇上,所谓快刀斩乱麻,这八旗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此下去,非但会激起各族冲突,更会大大拖累变革之路,再这么下去,朝廷就是有再多的银两也难以养活这些人。依奴才之见,皇上只要能忍得一时之痛,定能开创千古所未有之局面!八旗制度所废在即。还请皇上下定决心。一举处置!”
和珅这建议是以除根为本,一举取消八旗制度。从而解决这最大地隐患。可这毕竟是国家大事,大清开国以八旗起家,祖宗有规定,八旗是国家之本,后世子孙不得废之。就连当年乾隆皇帝在的时候,虽然也知道八旗之糜烂,派人整顿多次,但怎么都不敢下废除地决心,何况年轻的皇帝同治呢?
这事要办起来,定是举国震动,阻力极大。而且里面的风险更是平常人所不能预料的,甚至还可能威胁到同治皇位的稳固。当然,和珅提出这个建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现在和乾隆年比,八旗更是不堪,已经到了再不收拾就要危急国家的地步。另外,同治可不是乾隆,年轻的同治虽然没有乾隆地文采和稳固的皇权,可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他亲政之前就有一扫颓废,重兴国家的大志,亲政之后又刚打了一场从所为有的大胜仗,稳固了手中的皇权,更在天下人眼里被视为不世英主。
再这种时候,利用强大的6军、海军实力,一举解决八旗弊端,虽然有些冒险,但不能不说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只要皇帝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定能割去这个让国家不停虚弱地毒瘤。
同治对八旗的情况也很清楚,可真要让他这么做也有很大的顾虑。他明白,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任八旗这么下去,最后终于吸干国家的血液,还有一条就是顶着极大阻力,甚至可能丢去皇位的可能性,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地选择,同治紧锁眉头,久久没有开口。
和珅察言观色,明白同治的心理,在下问道:“皇上,您还记得当初亲政前所说的话否?可记得要重整山河,开创千古盛世的誓言否?”
“记得,朕如何不记得!”同治两眼一亮,高声答道,站起身来推窗眺望着殿外,背手站了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道:“好!朕就依老师之言,废八旗!开新政!”
****
这章的留辫子一说不是夜深乱写的,当年清朝强盛的时候,在中国,或者欧洲的老外赶潮流留辫子的人多了去,历史都有明确记载。
夜深新书逐欲红尘书号155427,希望大家喜欢,收藏并多多推荐!
****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