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孩子总说在学校里不好,总想待在家里,这是为什么? —— 帮孩子学会独立

/心理困扰/

天博是个17岁的高中男孩,他已经好久没去上学了。妈妈左劝右劝,好说歹说,都不管用。实在没有办法了,母子俩来到我这里咨询。

咨询中,我先倾听了天博的母亲的诉说:“天博从小是个挺乖的孩子,小学六年中虽转过几次学,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后,我通过各种关系,把他转到外地的一所重点学校。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班主任老师还安排他当了班干部,他自己也热情高涨。我看开局不错,也就放心了。不久文理分班,我给他做主报了文科班。

“谁知道,这所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开学不久就开除了几个学生,有的男老师还打学生。天博接受不了,总要求回家。孩子跟我们说,学校怎样怎样不好,老师怎样怎样不好。我知道,孩子有些挑剔,我就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总算打消了他的念头。可是,不久后孩子在学校里又和老师闹了矛盾,再次要求回家,但老师就是不准他请假。结果,孩子和老师闹僵了,孩子很冲动地冲了出去,说要自杀。这次,我也和老师急了:‘孩子受不了了,想请假回家,为什么就是不允许!’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孩子转了学。到了新学校,我们跟老师沟通,安排他当了纪律委员。这所学校的管理很人性化,与前面的学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文理分班的时候,我自作主张给孩子报了文科班。这样的事,一向都是我做主。可是,他后来又说这个班也不好,又让我们给他换班,要不就转学。

“后来,我们又给孩子转过两次学,孩子都不适应,他不是说老师不好,就是说同学不好。于是,他从住校换成走读,后来走读也上不下去了,就时不时地不上学了。大概就从那时候开始,孩子就经常身体不好,长期待在家里,到现在已经好久没去上学了。

“在这期间,我们带孩子去看过心理医生。医生说他得了抑郁症,让他吃药。但吃药也不管用,孩子还是没去上学。我感觉孩子待在家里的时候好像没什么病,但他就是离不开家。一个大小伙子,为什么会离不开家?”

经过进一步的沟通,我了解到了天博特殊的成长经历。

天博是父母超生的孩子,所以他出生后家人不敢让人知道。他生下来就东躲西藏的,大多数时间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直到快要上小学了,天博才被父母接到身边。父母为了掩人耳目,上小学时就经常让他转学。可以说,天博从小没有几天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即便长大一些了,也没有过几天安生的日子。

天博的母亲说:“在孩子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和孩子的父亲离婚了。我们没有大吵大闹,但是我知道,孩子还是很受伤。我是个要强的女人,为了不让孩子再受伤,我决定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想想孩子小时候的经历,再看看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的现状,我只能加倍地爱孩子。除了工作,我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我就想好好补偿过去亏欠孩子的。所以,至今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是我伺候的。他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有点不高兴,我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有这样为孩子忙忙碌碌,我才觉得自己的心安宁、踏实。不仅生活上是这样,孩子的许多事,例如换班、转学、选文理科,都是我替孩子做决定的。孩子慢慢也习惯了这种模式,凡事都找妈妈,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什么都不会,都要妈妈伺候。就是我上班了,孩子有点事也会打来电话,问我该怎么办。起初,我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哪知道现在孩子不只是离不开妈妈,还离不开家了。我该怎么办呢?”

为了更好地诊断,我与天博进行了单独的交流。这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男孩,经过沟通和观察,我发现天博没有任何抑郁症的症状,精神状态完全正常。

说起不上学的原因,天博告诉我:“我一到学校就心里难受,身体也难受,整个人都不舒服。同学关系也让我难受,和同学在一起时我总是随声附和,委曲求全,总怕惹谁不高兴了,所以同学关系看上去不错,可我心里却不舒服。因此,我就不愿意去上学了,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在家里妈妈跑前跑后地照顾我,我也就感觉在家里比在学校里舒服,就更不愿意离开妈妈、不愿意离开家了。可是,我一个人在家里又很孤独,就经常给妈妈打电话。我知道自己这个年龄应该去学校,可我就是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

/心理解析/

我现在可以诊断,天博的问题主要是由依赖型人格障碍引起的。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对依赖型人格障碍进行了很形象的刻画。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什么事都不让他干。结果,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大事小事都依赖父母。一天,夫妇俩要出趟远门,怕儿子饿坏了,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结果,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还是饿坏了。原来,他只知道吃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这个故事未免有些夸张,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似曾相识的情景。不少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具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这样的人,只要能找到一座靠山,宁愿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希望能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这种处世方式,使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具体说来,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若无法从他人身上得到足够的建议和保证,便不能对日常事务做出决策;第二,做事缺乏主见,只能让别人为自己做重要决定,如该选择什么职业等;第三,怕被他人遗弃,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第四,缺少独立性,很难单独制订计划或独立做事;第五,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第六,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总是努力逃避孤独;第七,当亲密关系中止时会感到无助或崩溃;第八,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障碍。

天博的依赖型人格障碍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天博的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怎样形成的呢?

心理学观点认为,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人在幼年时期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他必须依赖父母,因而在儿童的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总怕失去这个保护神。这原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不让孩子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不能自主,不能自立,缺乏自信,缺乏独立性,只能依靠他人来做决定,不能负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最终就会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天博从小四处躲避,不能跟母亲一起生活。早年母爱的缺失,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不安全的种子,让天博产生了比一般孩子更重的依赖心理。正是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母亲总觉得亏欠孩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于是给予孩子太多的关注,从而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压抑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更强化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父母离异,母子俩相依为命,进一步加剧了天博内心的不安全感,强化了他对母亲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单身生活,给天博带来了更为不利的影响。

母亲离异后没有再婚,这似乎对孩子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即使是很独立的女人,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也会体验到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于是,母亲很容易把自己的心理能量,全部指向孩子,全部聚焦在孩子身上。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对孩子的爱,实质上是对孩子的依赖。这时候,与其说是孩子依赖母亲,不如说是母亲依赖孩子,母亲把孩子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于是,母亲对孩子就会反应过度、关心过度、呵护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度,一切都为孩子开路、为孩子铺路,包括为孩子转学,为孩子与老师沟通,等等。这一切似乎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实质上是为了满足母亲自己的情感需要。

这是单身母亲极容易出现的问题。这种由依赖演化而成的爱,很容易过度聚焦。就好比阳光过度聚焦会烧坏花草一样,过度聚焦的爱也势必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剥夺孩子自然成长的空间。这个伤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难以自立,越来越依赖别人。于是,天博的依赖型人格障碍就慢慢形成了。

总之,是母亲对孩子的依赖,导致了孩子的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母亲过度聚焦的爱,“烧”坏了孩子的心。一句话,孩子成了过度聚焦的母爱的牺牲品。

/心理对策/

既然天博没有病,更不是抑郁症,他就应该正常生活,努力做个正常人。天博的内心并不缺乏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种子,但我们需要激发这颗种子成长。为此,我跟天博说,成长难免要经历阵痛。我还列举了很多例子。天博很快领悟到,自己要经历一番身心的磨砺,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起来,才能真正自立。最后,天博表示,回去后要努力学会自立,努力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

消除天博的依赖型人格障碍,关键在于母亲。只有母亲改变了,孩子才能逐渐发生改变。于是,我与天博的母亲做了较多的交流。

我给天博的母亲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经常在郊外散步。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到了一枚蝶蛹。那还是早春时节,老人怕蝶蛹挨冻,就小心地把它带回家精心保护起来。不知不觉中,春天真的来了。老人精心保护的那只蝶蛹里面也开始有了动静。过了几天,里面的幼蝶把蛹壳拱开了一条小缝。可是,那幼蝶太娇嫩、太弱小了,挣扎了好长时间也出不来。老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看幼蝶总是出不来,老人急了,想到了现代医生常用的剖宫产。于是,他便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蛹壳剪开,把那只幼蝶从壳中放了出来。看到这美丽的小生灵出壳了,老人为自己的“善举”感到十分得意。然而,老人并没有笑太久。因为,美丽的蝴蝶虽然出壳了,可它的翅膀却软弱无力,完全是一副病态模样,根本飞不起来。没过几天,蝴蝶便夭折了……

之后,我们又谈到了老鹰怎样培养小鹰,谈到了狐狸怎样训练小狐狸。

这是一个很有悟性的母亲。很快,我们就取得了最基本的共识:对孩子要狠心,要放手。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母子俩要拉开距离,母亲要狠狠心藏起一半的爱,促使孩子经历成长的阵痛,逐步学会独立,尽快走进校园,尽快开始正常的生活。要孩子学会独立,母亲首先要学会独立,学会安顿好自己的心,不要再把心思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不要在感情上太过依赖孩子。天博的母亲表示一定要从改变自己做起,进而帮助孩子改变。

不久后我从电话反馈中得知,天博的母亲下了狠心:不再叫起床,不再管做饭,不再管这管那,不再婆婆妈妈。母亲的改变给天博的内心带来了冲击。天博意识到自己也该拿出行动了,于是,他开始学着照顾自己,开始做家务,并且毅然决定重新走进学校。我知道,天博虽然重新走进了学校,但未来还会出现反复。不过,只要母亲肯独立,肯放手,天博必定会变得越来越独立。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